鬼月好迷信,萬聖節就好有趣…..
迷信,這兩個字很容易脫口而出,藉迷信來指責別人,卻往往無法認清自己心中仍然有想要依賴的欲求。
信仰行為來自於對信仰本身產生的信心,實踐的方式因人而異因地而遷。
社會型態改變
萬聖節,多少大人小孩期待啊?倒是沒聽過現在某個小朋友期待中元節的….撇開宗教、商業行為外,過去的時代背景,鬼月的節慶因為拜拜,終於可以吃到魚肉,現在基本上平常都吃得到,因此少了最大誘因。
現在工商社會不像過去農務社會在農曆七月可以稍微喘口氣,準備好好的拜拜普度。
現在忙著上班又要準備中元普度,難免會覺得很煩躁,加上因為太多「講究」的長輩交代,難免會覺得那都是你們上一代的迷信啦~都是怎樣怎樣啦~~~~
萬聖節把小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送去參加托兒所幼稚園的聚會,無形多了一晚的育兒假….,而中元節對很多人來說卻是無形的壓力負擔,尤其是較傳統的家庭….光是要準備拜拜的東西,就夠頭大了…
信仰本質
回歸到實踐方式的本質,下面幾張圖不都是希望更有信心?
迷信,不是因為宗教、不是因為信仰、不是因為儀式,而是因為人。
甚至堅持自己很不迷信的人不也是一種迷信自己不迷信?
Cheers
張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