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到正月十五日的元宵節為止,民謠道出每天含義。
初一早、初二早(巧)、初三睏到飽、初四接財神、初五隔開、初六是挹肥(工作)、初七七元、初八完全、初九天公生、初十有食實、十一請子婿、十二查某子轉來食泔糜仔配芥菜、十三關老爺生、十四搭燈棚、十五上元暝。
初二巧,女婿回娘家是稀巧之事。以前的初二,要先到水邊點香、燒金紙,向河伯水官說「去年用您的水,新年接舊年,乾乾淨淨年過了,今年再用您的水,先謝了!」現在已經很少見了。
也有人初一早要拜祖先用素食,初二巧要拜祖先用葷食。
回娘家,原來出嫁的女兒回娘家是十一請子婿或十二查某子轉來拜,但不知何時開始改為初二,或許因工商業社會新年假期短,所比選擇這一天比較適當。舊時女兒回娘家的目的是父母探詢女兒在婆家的情形,是否孝順公婆,勤儉持家和勉勵女婿在新的一年更加努力。
初三睏甲飽,相傳是赤狗日、窮鬼日,不宜外出;因為從除夕到初二都勞累,所以今天可以好好的睡到飽。今晚因為老鼠要娶親,機於同理心,成全老鼠的好事,早早上床睡覺。
初四接財神,也就是說準備初五的開市大吉大利,不是接12月24日送走的眾神。不過,實際上每年接財神的日子是不一樣的。
初五隔開,表示春節到今天結束,一切恢復正常,撤去供神的春飯和年糕,百無禁忌清除屋內的雜物。往年一般公司行號大都選這天開工,除非是黃曆上實在不宜開市、開工,才另擇日期。
開工都只是舉行祭拜儀式,相互拜年,讓多日沒動的機器運轉一下,檢查一切正常,然後老闆發個「開工紅包」,讓所有員工討個吉利後即回家,明天正式上班。其實這個儀式就是「收心與放心」決定員工是否繼續上班。
初六挹肥,清除水肥,把幾天來的穢物清除出去,開始到田園施肥工作。
初七七元,古人稱此日是開始有人誕生,所以家中要點七星燈或七根紅色蠟燭,煮七寶湯,置素果拜七元星君,祈求元辰光彩、身體健康。
初八完全,把春節的玩樂心情完全復原。
過年期間,到哪都是人擠人啊!不管怎樣,一切小心謹慎,可別玩得太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