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南炸邯鄲,台東炸寒單哪裡不同?
1931 年竹南中港聞人曾金波先生是造佛(炸邯鄲)失傳後的創辦人,竹南是全國唯一舉行玄壇元帥神尊出巡遶境的民俗活動,與近年台東興起人身附靈炸寒單不同。
玄壇爺是一般民間的俗稱,根據《 道家典籍實錄 》記載,趙光明是日之精,為張天師守護丹室,得道後張天師又請他守護玄壇,故稱玄壇元帥。
在《 封神榜 》說:商朝武官趙光明擅長理財,為國捐驅後被封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率領「招寶天尊」簫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鄧九公及「利市先翁」姚少司,合稱五路財神,也就是民間盛傳的武財神。
早年以三聖宮為集合中心,在至蕃社保安宮,祈求神水護身,並請雷、朱、薛及邢等四府王爺護持,在保安宮廣場熱身,然後到慈裕宮集合,一行由五十多位壯和組成的造佛團開始出巡。
前導為手持三角令旗的先鋒,由四位戴錢帽、打赤膊、著紅短褲、布鞋、手拿草掃帚、口綁濕毛巾的壯漢抬著有榕樹葉裝飾的竹製椅轎;椅轎上的趙玄壇元帥為了防火以鋼絲編成的鬍鬚,左手捧著元寶,右手拿著金鞭,威武坐鎮。另有數十位壯漢負責放鞭炮、拿火把以壯大聲勢。
玄壇爺出巡頗受大家喜愛,大家都懷著迎接財神的心情,大量鳴炮歡迎。相傳玄壇爺喜熱,所以炮轟玄壇爺,轟的越多武財神就會越高興,賜財也就越多。另外也因中港是台灣製造金銀紙重鎮,炮炸玄壇爺後可防火災,居民都深信不疑。
1960 年竹南中港地區相當繁華,陳明華是當時造佛活動的領導人,出巡時隊員數以百計,可稱為造佛運動的鼎盛時期。1978 年至 1990 年又中斷,1992 年起由葉武生、葉焜明、馮景傑、黃漢忠帶領一群造佛的老將,如徐德祥、郭有文、許錦城、葉江山等熱心人士,以番社保安宮為信仰中心,依巡古例舉行造佛,並發揚光大,遠至鹿港、台南等地參與民俗華會,國內外媒體爭相報導,轟動海內外。
近年來造佛活動的是一群後起之秀的新組合,再創造佛運動的新高潮,足稱地方一大盛事,也贏得許多的掌聲及美譽。
造佛,炮炸邯鄲爺順序為
(1)人員招集、作軟身操及出陣前準備事宜。
(2)以焚燒的壽金、神符在邯鄲爺神轎上下左右灑淨、護持。
(3)至蕃社保安宮前水溝,向水神上香燒金,祈求神水護身,稱為「乞水」。
(4)所有參加的人員,以加入神符的神水淨身、護身。
(5)回保安宮,成員在主神前上香稟明要造佛、遶境祈求活動平安順利。
(6)邯鄲爺在榕樹葉裝飾的竹製椅轎上接受成員敬香。
(7)陣前鑼鼓喧天、哨角隊、旗隊、火把隊、炮手隊準備。
(8)造佛前導為手持三角令旗的先鋒、總領隊、總指揮出列。
(9)總指揮下達準備出發旨令。
(10)頭戴錢帽、打赤膊、著紅短褲、布鞋、手拿草掃帚、口綁濕毛巾的一位前導及四位抬著邯鄲爺的神轎,壯漢,越過燃燒的金,準備出發。
(11)先在蕃社保安宮前熱身,炮炸邯鄲爺三進三退,來回三趟以示尊崇四府王爺,並求王爺護持平順。
(12)再到慈裕宮上香,求天上聖母保祐合境平安,造佛隊伍在廣場炮炸邯鄲爺三進三退後,正式出陣。
(13)逢十字路口要演陣炮炸邯鄲爺。
(14)延途遇宮廟要炮炸邯鄲爺三進三退。
(15)回蕃社保安宮炮炸邯鄲爺三進三退表是禮畢。
(16)送水神,至蕃社保安宮前水溝前,上香燒金表示送水神,禮成。
另外,中港是台灣製造金銀紙重鎮,炮炸邯鄲爺後可防火災,居民深信不疑。
造佛不只是地方廟宇陣頭的活動,同時結合了民間的彩繪、針繡服飾藝術、武術的傳演、道家的五行八卦精髓奧秘,無形的向心力及傳承感,這些是一般大眾常忽略的事;保存陣頭文化就如同保存地方文化,喚醒地方信眾的向心力和凝聚心。
透過地方傳統廟會活動,凝聚地方共識,促進地方和諧,進而加速地方觀光產業發展,結合觀光產業與文化傳承,呈現多元化的民俗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