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狀況
炎炎夏日先生開車載著全家人到商場用餐,一直找不到停車位,已經有點心浮氣躁!
先生:「吼~~都是你們說要來這邊吃啦!找不到停車位!」
太太:「你要不要試試看往前一點看看,或許那邊還有?(手指著遠方)」
先生:「你這麼厲害,阿不然你來開!!!!」氣氛瞬間凍結!
生活中有這樣的經驗?聽到了某人的抱怨,發自內心想要幫忙解決,對方竟然不領情!!
同事抱怨上司,朋友抱怨工作,家人抱怨家人等等各種抱怨情況,難免出現在生活對話中!
曾這麼回應嗎?
「看吧!就跟你說過了吧」
「早就跟你說過了!你自己不信!現在只會抱怨有用嗎?」
「跟你講啦!!哪有上司不機車的!!拿人薪水替人消災」
「不然換工作啊!!不要一直抱怨,有用嗎?」
「矮油~都是一家人啦!多一點的包容」
「是啦!!!但你也應該知道他一直都是這樣的人!!他不是這個意思啦」
不是講道理,就是潑冷水!這些都是很常聽見的回應!因為都想解決問題!
假設你是遇到狀況跟身邊訴苦抱怨的人,會希望聽到這些?
你會希望對方幫你解決問題?
還是對方跟你講道理?
還是理解你的狀況?
用理解對方的方式回應
假如你是遇到身邊有人抱怨就急著想幫對方解決問題或講道理給對方聽的人
有兩種簡單的應對方式,減少想幫忙卻又造成彼此不舒服的局面!
- 「吼~~都是你們說要來這邊吃啦!找不到停車位!」「真的!這邊都找不到停車位」真誠溫暖的重複對方的最後一句話;但,也千萬別因對方的下一句話就爆炸!
「真的!這邊都找不到停車位」很單純接住對方情緒就好!
當家人跟你說「你知道嗎?我今天在回家路上遇到了誰?」千萬別回「我管你遇到誰!你沒看到我正在忙嗎?還不快點去洗澡」
試著看著對方,和諧寧靜的語氣重複最後一句話:「遇到了誰呢?」
- 「你知道嗎?我老闆啊。上次那個案子#!#@$% 真是有夠機車!!」這時候對方有情緒的評價,重複最後一句不一定恰當了!因為只會讓對方更有同仇敵愾的感覺!會更憤慨!甚至有時不小心反而挖洞給自己跳了!!!去猜一下對方的感覺吧!反正猜錯對方也不會怎樣!「聽你這麼說,感覺你有點無奈?」「聽你這麼說,好像有點難過?對嗎?」在經驗裡,對方如果覺得「我就知道你懂我」,其實對方情緒會降下來;如果猜錯,對方或許會說:「也還好啦!不會無奈!只是覺得….」這時對方已經從單純的抱怨,轉換成陳述他的狀態。因為你幫助了對方察覺了他的情況!
承接住對方的情緒,任何人都希望被理解。
少一點的說教、少一點太想幫對方解決問題,反而可以幫對方釐清問題!!
因為多數人都不喜歡聽說教,因為大家都希望能被理解!
不知道如何透過自我覺察深入理解自己慣性的朋友,可 與我聯繫 或進一步安排 生涯諮詢規劃。
—
Cheers
張楊
引用通告: 命理邏輯不迷信,迷信的是….. – 福祿壽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