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元普度一定要在戶外拜?
家戶皆有門神,好兄弟不敢進來,除非拿香拜邀請好兄弟入門來;更怕好兄弟進到屋內賴著不走,造成不必要的困擾。
祭拜好兄弟時該說什麼?
祭拜時,無論準備多少食物,千萬別說準備豐盛的食物。因為豐盛的定義因人而異。因此在祭拜時只要講:「準備簡單的飯菜,表示敬意」。也千萬別許願,別盼好兄弟能幫忙什麼事,事成後麻煩的事或許更多。
普度的水果與一般拜拜水果有差別嗎?拜好兄弟與拜祖先、神仙的香有差別?
拜好兄弟與拜祖先、敬神佛,都以平常食用的當季水果即可。有人說拜蘋果會貧窮、拜鳳梨會讓好兄弟旺、拜紅龜會摃龜,皆屬無稽之說。
舊時,拜好兄弟與拜祖先的香用一尺三寸,神仙用一尺五寸半的香。紅色代表熱情、多願。黃色代表平常心,僅求平安。黑色代表內省而無求
拜拜時踩到冥紙聽說會倒大楣?
說聲對不起,表明是無意的即可,回家洗艾草水。
普度有沒有特別拜法?要準備什麼(像臉盆、毛巾、牙刷、牙膏、漱口杯……)?為什麼?
七月普度拜拜,雖然說是誠意就好,但誠意並不是隨隨便便,誠意的真義要不注重排場,講究的是「真誠奉獻」,都是真材實料。別過於注重陣頭大排場,供品大多「有就好」的誠意想法。
至於大家關心的燒金常識,實際上各地風俗皆有差異,燒金多寡或燒什麼樣的金銀紙,都依當地俗例即可;唯有「更衣」就要分飯前(差香後)與飯後(拜拜禮成)兩次使用。
一般人會在普度祭拜好兄弟之前,先焚燒一大疊印有衣褲圖案的「更衣」或稱「巾衣」,象徵給好兄弟梳洗打扮後來享用祭品。不過,建議燒更衣要分飯前與飯後兩次使用。在家普度稱為私普,假如只準備一桌飯菜或敬果,那只要飯前燒十張「更衣」即可,假如二桌供品就燒二十張,餘此類推。因為飯前燒「更衣」具有「邀請函」的功能,如果只準備一桌夠十位好兄弟享用的供品,卻燒了一百多張「更衣」邀請一百多位好兄弟來吃飯,就可能會因為祭品準備不夠,反而得罪了吃不到祭品的好兄弟。
至於剩下的「更衣」,只要在普度後隨銀紙焚化即可,這是讓吃飽的好兄弟隨手帶走當伴手,當一年的生活衣物。總而言之,在私普時,飯前要視準備供品份量多寡,可請多少好兄弟來計算「更衣」的使用張數,飯後則可以將準備的剩餘「更衣」全部燒完。
廟前「公普」燒更衣,則由道長、法師會依普度規模而決定多少。重點是要拿捏供品數量,衡量可以請多少好兄弟,以免失了禮數而得罪好兄弟。
普度時每道祭品都需插上香代表同意好兄弟享用,普度桌下則會放置臉盆裝有半生水,並置毛巾、鏡子供好兄弟梳洗,因該臉盆水是供好兄弟用,因此有的放入韭菜警告生人勿近,也稱半生菜,有的會設置普度公燈為好兄弟照路,較慎重的普度公燈還會放有香菸、鏡子、扇子等物供好兄弟使用。
中元節拜拜一定照順序嗎?若簡化會有問題嗎?
七月普度拜拜,一定要照順序與規矩。順序與規矩可大規模普度與簡化普度,量力而為不會有問題;家普規模大小以更衣做決定,倘若是單身者買便當拜好兄弟,只要一張更衣與一只銀紙亦可感動天地及好兄弟。
普度用的魚不能去鱗去內臟?普度用的雞不能切,三層肉也要連在一起?
這是以前生活困乏或節儉的生活模式,魚不能去鱗去內臟、普度用的雞不能切、三層肉也要連在一起是拿到公普或廟普,拜好回家整理後再燙過,可以家普或拜祖先。
普度為會要拜這麼多貢品?拜愈多愈好嗎?
最怕邀請好兄弟太多而招待不周,所以都卯足全力而拜這麼多貢品。讓好兄弟吃的飽最重要。
拜拜時不能偷吃,代表與鬼搶食,會招來厄運?
民間確實有這樣的說法,普度時偷吃,容易生病也會招來厄運。也有個說法是普度的東西不容易久放是因為好兄弟來吃過,其實是因為天氣熱、祭拜時間長的關係,所以食物容易腐爛。
在路邊累的時候不要隨意靠牆
民間說法好兄弟會在牆角短暫休憩,倘若靠牆就會不小心侵犯了對方。就像在野外上廁所,要說 「借過」或「借光」,是一樣的道理。給對方一個招呼與尊重,彼此相安無事。
出遊不要過夜或太陽下山前要回家?
不管是不是鬼月這種事都要小心的,就算沒鬼遇到壞人也很可怕,很多時候人比鬼還壞的。
不能吹口哨、掛風鈴?
吹口哨是招引、風鈴響好像有誰來。
掛風鈴在陽宅學中擺對地方有化煞作用。
吹口哨會吸引好兄弟的靠近,等於給好兄弟指引方向。如果家中的風鈴無端突然發出聲響,好像好兄弟大駕光臨,的確會造成心裡的不安,也有一說是因為風鈴的聲音聽久了很像道士鈴,因此在鬼月盡量避免。
闖完鬼屋只要用榕樹葉避避邪就沒事了?
要戴著闖關才有效。
—
Cheers
張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