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和「溝通」一樣很容易被誤解、誤用。
有時候孩子出現哭鬧或壞心情,大人總是口頭上說要同理很反射的想要幫他「解決」。請他不要哭,問他為什麼哭鬧,幫他想辦法,安慰他這不嚴重,要他好好想想⋯⋯。
可是很多時候的想「幫對方解決」,實際上只是我們不知道如何解決「我們面對對方哭鬧或壞心情」時的情緒。「想幫對方解決」並不是同理
孩子因某事沮喪且感到生氣憤怒,是否曾經被大人告知「不要生氣,生氣也沒有用」?然後孩子繼續生氣,大人的反應有可能會演變成?生氣?不理會(隨便你)?發出一些奇怪的聲響故意逗弄孩子?講大道理?
大人因某事沮喪且感到生氣憤怒,能否接受被孩子告知「不要生氣,生氣也沒有用」?然後大人繼續生氣憤怒,能接受孩子有「大人可能出現」的反應?
請自己回想一下,控制自己憤怒的情緒有多困難,就不難想見對方也很難辦到這一點,更不用說時時刻刻的自我覺察。
總是口頭上說要同理,但又反射的想要幫對方「解決」,只是因為不知道什麼是「同理」。
這一切的想幫對方「解決」,只會讓孩子離自己的情緒更遠了,也離他自己的內在更遠了⋯⋯
面對壞情緒,以為不管它,蓋掉它,就可以讓時間沖淡它。但事實上面對它,很痛卻很真,很真的活著。
與自己的內在親近,內在的力量才會出現,這種力量才足以應付所有生命的挫折與苦痛。
如果把同樣的情況換作是成人朋友同事家人親人間的對話,嘴巴和腦袋裡的認知都說要同理;但,什麼是同理?說出這些認知裡以為的同理,會有什麼結果?
- 我知道你很難過,啊可是吼~~~就不要想那麼多啊!我帶你去吃好吃的(這句話不是同理,且因轉移注意力,而忽視對方當下的狀態)
- 我知道你很生氣,啊可是吼~~~對方也是為你好才這樣說啊!!(這句話不是同理,且有講大道理、說教的成分)
- 你自己說的喔!如果待會上去肚子餓就不要再那邊哀哀叫!(這句話不是同理,且責任混淆)
- 你自己說的喔!如果待會上去肚子餓哀哀叫,我沒辦法幫上你的忙喔!(這句話不是同理,但有責任釐清,可是容易讓對方覺得被冷落)
- 你自己說的喔!如果待會上去肚子餓哀哀叫,我沒辦法幫你準備東西,但我會陪著你!(這句話同理且明確表達自身立場、責任釐清)
仔細想想
- 哪些話容易脫口而出?
- 在怎樣的情緒下會說出這句話?
- 哪句話對方聽了可能會比較舒服?
- 哪句話副作用比較少?
如果面對的是年幼的孩子
- 嘗試站著說這些話看看?有什麼感覺?
- 嘗試蹲著說這些話看看?有什麼感覺?
對孩子總是沒耐性,如何突破慣性?試著從站立改成蹲下來看著對方說話吧!
因為很多人對於蹲下來跟孩子視線平行說話的習慣,並不是慣性。因此刻意地切換過程中,就是一種有意識的突破無意識慣性行為。
面對成人呢?關鍵在突破慣性。這需透過自我覺察,才能好好說出一句完整關心對方照顧自己且同理的話。
—
希望藉由分享文字的方式開啟一點點改變的開關。
想透過專業命理對話諮詢(論命)並學習自我覺察與理解自己慣性,期望達到內在穩定的朋友,可 與我聯絡 安排 專業命理對話諮詢(論命),或更進一步的 深度核心對話諮詢。
—
Cheers
張楊
不只解決今天的問題,更著眼於未來的相處。重新認識定位自己,面對在乎的人更輕鬆的溝通。
延伸閱讀:
關於手工印章的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