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或聽見關於孩子教育的討論,還是很多執著的想法仍在「不教不行」的「教不教」二元對立裡面!
而多數時候的「教」,卻只是在複製自己的價值觀給對方而已,並非「教」獨立思考、不是「教」學習失落、更不是「教」瞭解情緒。
所謂的「教」,我的想法是有意識地不複製傳統自己孩提時期被對待的方式。希望孩子能獨立思考,擁有自在、勇氣與好奇,且能完整精準的用心說話。
畢竟這是孩子自己的人生,需要獨自往前持續前進。

生活應對是最好的教育
今年端午連假某日下午,老闆和新進人員有了衝突。聽見聲音上樓,看間老闆站著而新進人員坐在地上哭。拍拍老闆的肩膀,點頭微笑示意請她暫離冷靜一下。
接著我坐在新進人員面前,視線平行在溝通中是很重要的一環。
我:「怎麼了?剛在樓下聽到你踩地板的聲音還有推了一下門?發生了什麼事?」(好奇與客觀事實)
新:「我還不想下樓!可是媽媽說要下樓洗澡了!」(哭鬧)
我:「媽媽說要下樓洗澡,你還不想下樓,所以你用力的踩了地板和推門?怎麼了?」(好奇與客觀事實)
新:「因為我還不想要下樓洗澡」(哭鬧)
我:「我比較好奇的是因為你還不想要下樓洗澡?還是因為你很生氣?」(核對情緒)
新:「恩,我很生氣」(情緒漸歇)
我:「恩,我知道你很生氣,你可以很生氣,我會陪你!」(接納情緒)「但是什麼原因你很生氣?」(好奇情緒)
新:「我還不想下樓!可是媽媽說要下樓洗澡了!」
我:「因為要下樓洗澡那麼生氣?還是你有什麼其他想說的?你想想看我等你」(核對事件)
新:「因為我想穿褲子下去!媽媽說直接穿內褲下去就好了!反正要洗澡了!」
我:「這樣啊!你想穿哪件褲子?」
新:「我今天早上穿的那件啊!」
我:「可能是因為媽媽想說下樓就要直接去洗澡了,所以只需要穿內褲不需要穿褲子」
新:「可是我不想啊!」
我:「是什麼原因不想呢?」
新:「因為不想被爺爺奶奶看到我沒有穿褲子」(整個事件中最核心的衝擊來源:他內心的價值觀)
我:「這樣啊!我知道了,那去穿起來吧」
新:「可是媽媽說直接下去不要穿!」(瞬間又哭泣)
我:「也許因為媽媽不知道你真實的原因,可能是她沒有問,也可能是你沒有說。因為你有跟我說你的顧忌了,先去拿吧!穿起來下樓洗澡了。」
接著,在門口我蹲抱著他。
我:「很多時候當沒有把最真正的想法說出來,別人不會知道。就像,你是因為不想沒穿褲子下樓,但說出來的卻是不想那麼早下樓。這樣媽媽很難理解。」停頓了一下「你願意試試看跟媽媽說你剛剛真正的想法,內心發生了什麼事嗎?」
新進人員點點頭。
完整表達
我:「例如:媽媽,剛剛你說要下樓洗澡的時候,我不想只穿內褲下去被爺爺奶奶看到,我需要穿褲子。」
「如果你已經非常完整的表達,但是對方無法理解或接受,這情況下不一定是你的問題;但,我們仍需尊重對方,因為每個人可以有自己的想法。」
新:「嗯嗯」
我:「如果我們因為對方無法理解或接受,接著有了生氣憤怒,這部分就是我們自己需要學會處理的」
「我們需要為自己的情緒負責,而不是要求別人為自己的情緒負責」
新:「知道」
我:「還有,生氣憤怒難過各種情緒都是屬於你,但在這情況之下,我不希望你傷害自己或傷害別人及任何東西,因為我會擔心。」
「你可以有任何情緒;但,情緒化就不太妥當。這樣說你能接受嗎?」
新:「可以」(整個環抱著我)
前後連同他自己去穿褲子大概十分鐘,新進人員也跟老闆說明他剛剛的內心想法。
老闆表面平靜但語態不太平靜的說:「嗯嗯,你剛剛如果這麼說,我就會知道了」
這句話背後隱藏著老闆的受傷與委屈
受傷的大人
到了晚間老闆主動提起這件事,我:「當孩子去找你說明時,你回的那句話,如果我是孩子我只會覺得你在那當下並沒有機會讓我說」接下來兩個小時左右陪著老闆練習一些衝突情境下的對話,如何應對及處理自己內心的小劇場。
同時提到忽略對方情緒,但又要在乎對方。所謂忽略,有時不小心演變成忽略這個人。
一但可以忽略這個情緒狀態,才能用更豐富的眼光去看待這個孩子。
我拍拍老闆,接坐下來之後,我先深呼吸,覺察自己的情緒狀態,因為要先照顧好自己,才有能力照顧別人。接著忽略他的生氣忽略他踹地板和推門,只專注在他發生了什麼事。
這部分屬於理解接納,儘管我不認同他的行為(踹地板和推門)。但也不代表我需要為我不認同他的行為有過多的解釋或詮釋,甚至泛道德化的框架匡住他。
很多事無須解釋太多,有時一解釋下去會陷入「我執」,容易演變成想說服對方,又產生更多觀點上的對立。
很多的衝突都來自於立場的辯證(要不要那麼快下樓洗澡),或個人價值觀覺得被挑戰(不想沒穿外褲被爸媽之外的人看見)。
不教不行?怎麼教?教什麼?
常提到可以練習「如何三句話完整精準的表達」。
「當要下樓洗澡的時候,我不想只穿內褲下去被爺爺奶奶看到,我需要穿褲子。」這句話算是很完整的表達,且不囉唆。
因為我好怕很會碎念的人。
希望他能獨立思考,擁有自在、勇氣與好奇,且能完整精準的用心說話。
—
分享文字,希望開啟一點點改變的開關。
想透過專業命理對話諮詢(論命)並學習自我覺察與理解自己慣性,期望達到內在穩定的朋友,可 與我聯絡 安排 專業命理對話諮詢(論命),或更進一步的 深度核心對話諮詢。
—
Cheers
張楊
藉由 個人命盤 的解析,不只解決今天的問題,更著眼於未來的相處。重新認識定位自己,面對在乎的人更輕鬆的溝通。
延伸閱讀:
關於手工印章的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