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紙製造

參考:張益銘,《金銀紙的秘密》晨星出版,2006年。 台灣的金銀紙大部分採用竹子造紙,業者稱為竹紙、原紙或粗紙。 台灣製造竹紙從南投、嘉義、雲林、苗栗一帶,因產竹而製造竹紙,在此之前,業者是向日本及大陸進口輸入的竹紙;目前竹南鎮有兩家製造竹紙工廠。 1961年,造紙師傅翁坤山在苗栗縣南庄鄉生產竹仔紙,同時在中港也從事金銀紙加工業。身懷手工造紙技術的翁老師傅口述竹子造紙的六個步驟,從取材、處理到完成皆有賴人力與獸力完成。

圖解手工造紙方法

以下手工製造竹仔紙的六個步驟,乃由翁坤山師傅口述,由張益銘繪圖說明:

001砍竹浸竹

「砍竹浸竹」:修枝去葉後,砍成竹條,再剖成片,在水塘裡浸泡石灰水至少半年,使其充分軟化。

002獸力碾料

「獸力碾料」:以牛隻拖粗石輪繞圓窟碾碎,每隔一段時間要以人工翻料,以求均勻。

003碾細拌料

「碾細拌料」:碾料後,再以另一牛隻拖石版圓輪繞圓窟碾細;要不斷地以人力翻料,以求更細緻均勻。

004抄紙揭紙

「抄紙揭紙」:碾細拌料於抄紙槽中,以竹竿攪打,使纖維分散均勻,待水流平靜後即可撈紙或稱抄紙。

005古法壓紙

「古法壓紙」:抄紙揭紙之後成疊的溼紙靜置過夜。隔天一早,就要壓榨去水。

006戶外晾乾

「戶外晾乾」:壓好的溼紙五、六張成一小疊予以揭開,置戶外晾乾,即成「双嘴竹紙」。

賣給金銀紙加工業者,他們再一張張撕開。

根據我的研究,手工製造的竹紙是浸泡石灰水,以薑黃或槐花染色。《本草備要》記載:「薑黃性味苦辛,色黃入脾,兼入肝經。其功用理血中之氣,下氣破血,除風消腫」。由此可知薑黃是非常好的消炎中藥材。手工製造的竹仔紙非常天然,製成金銀紙,敬奉焚燒後灰燼是聖潔的灰白色。可惜今日已不復見。

圖解現代機器造紙方法

007機械切竹

機械切竹、碾碎後輸送至浸竹池,用蘇打浸泡十天即可軟化。

 

008竹子浸泡

竹子浸泡軟化後,清水洗滌多次後,用怪手撈起以車載至攪拌池邊,再以人力鏟入攪拌池攪碎。

 

009攪拌池攪碎

攪拌池攪碎成紙漿。

 

010紙漿加色配料

紙漿加色配料。

 

011撈紙

用送風方式將紙漿傳送到特殊毛毯「撈紙」。滾輪壓平紙張,亦把水擠壓出來,同時以水刀切邊。

 

012烘乾

紙張以自動方式輸送,經由涵箱燃燒硫磺燻色,再以燃燒重油的烤箱烘乾。

 

013成捲完成

成捲完成「連仔紙」,再依客戶需求裁長2尺6寸、寬1尺之規格,或整捲販賣。

 

52120006 1

竹南鎮有2家現代化的連仔紙生產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