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七夕、魁星與木書畫

魁星爺誕辰

農曆七夕,除了是七娘夫人生日、情人節,也是民間信仰五文昌之一的魁星爺誕辰。

傳說七夕當天以木當筆畫出「魁星踢斗圖」可帶來考運與財運。

1

魁星爺點功名

民間信仰的五文昌分別為魁星、梓潼、文衡、孚佑與朱衣,其中魁星是五文昌中唯一具有神格。魁星是北斗七星的前四顆星,專管考試,屬於文財神,因此魁星招財圖被視為吉祥物。

畫魁星需要選在農曆文昌日,以新春開筆及農曆七夕魁星誕辰2天最為靈驗,但現在一般人只知七夕是情人節,淡忘畫魁星習俗。

魁星招財圖不可拜,魁星招財圖雖與符畫不同,但還是得經過開光,懸掛須注意不能掛在臥室內,書房可以,龍舟的龍頭只能朝屋內,不能朝外,就是民間盛傳的「大船入港」及「大豐收」之意。 

考試希望名登金榜,除了勤讀書之外,信心的建立更是必須的,流行拜菜頭(好采頭)、蔥(聰明)、蒜(很會算)、芹菜(勤學),這些並不是拜拜的供品,反而有點不敬!平常要多吃蔬菜才會健康聰明。

七夕畫魁星對於考試有幸運的加分是心靈層面的提昇,還是要考生平常多看「魁星招財圖」去體會正心修身、克己復禮的意義。

正心修身、克己復禮

民俗說法,以「木片當筆」將「正心修身、克己復禮」八個字畫成魁星爺神像,象徵魁星爺手握彩毫揮北海,腳翻星斗耀南天態勢,也就是腳踩鰲頭寓意獨占鰲頭;而腳踏招財進寶四字組成的龍舟圖案,則有招財進寶的意思。

「正心修身」源自《大學》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克己復禮」來自孔子《論語》“克己復禮曰仁”。 圖像中隱含自身的禮仁修養,自身誠心後方能實踐於社稷,並得到神明庇佑加持。

此外魁星圖因應各行各業需求有6種變化,包括魁星招財、魁星得道、魁星脫凡胎、魁星中狀元圖、武魁星、文魁星。而魁星像雖與符畫不同,還是得經過開光,懸掛時也須注意不能掛在房間內,如果是魁星招財圖,龍舟的龍頭只能朝屋內,不能朝外。

木書畫

舊時皆以此物為俗,因為這種作品屬於民間職業畫匠,流行於庶民間;更甚者,江湖郎中也曾以此類技巧作畫書寫以招攬顧客,更使木書畫蒙上難脫俗氣。

根據考證,木書畫曾用於六朝隋唐宮廷及貴族社會,也曾出現於石碑牌額。唐代武則天之「飛天太子碑」便看得到這類裝飾文字畫,而留學唐朝的空海和尚更將之傳至日本,在今日奈良東大寺正倉院還典藏著此類書畫作品之八世紀宮廷屏風遺物。雖然後來這種飛白板書在貴族社會消失,在民間默默流傳,被士大夫文人認為不足登大雅之堂。

但在「庸俗」之中,誰能否認木書畫真真確確代表著一種文化的意義呢?

書法乃中國特有之文字藝術,不僅具有日常溝通使用功能,同時亦是一門精深藝術。除了書文表意,書法最重要之目的在於展現字體的美學價值,發揮抽象的繪畫表現性。無論書契信函、壁畫彩繪、金石碑刻、木石匾額或是市招榜示,不管名家大作、民間小品、雋秀飄逸或是磅礡雄渾,書法藝術將中國文字裡一筆一畫所蘊含的感動人心之力量召喚而出,從古至今流傳不歇。

木書畫有別於正統宮廷院畫或文人書畫等中國藝術大傳統,屬於民間藝術的一支。它不為取悅皇室權貴而作、不刻意做作講求華麗濃豔、金碧輝煌等氣勢。它也避免孤芳自賞、曲高和寡,不為所謂高級的格調品味而鑽研牛角。這樣的民間書畫藝術,發展自市井、源起於生活,具有強烈的庶民風格。

木書畫這類民間書畫藝術的價值不僅止於純粹的藝術欣賞,而是承載著多元的社會意義、時代表徵以及文化機能。對於庶民生活與民間風俗規範,透過書畫的記載、重現、象徵與再詮釋,都起著實際的參與功能。因此,當我們在評估像木書畫這樣的民間藝術價值時,不僅要看它的內容與技巧,也要注意到民間藝術的流通與傳播之效深入民間生活,比起宮院大家之作,更具重大深遠的影響力與表述時代文化的功能性。

更多關於七夕

希望藉由分享文字的方式開啟一點點改變的開關。

想透過專業命理對話諮詢(論命)並學習自我覺察與理解自己慣性,期望達到內在穩定的朋友,可 與我聯絡 安排 專業命理對話諮詢(論命),或更進一步的 深度核心對話諮詢


Cheers
張楊

不只解決今天的問題,更著眼於未來的相處。重新認識定位自己,面對在乎的人更輕鬆的溝通。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