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

七娘生

七夕俗稱「七娘生」,通常用湯圓祭祀包括織女在內的七位仙女。

由於地域文化的差異,同是七夕的節日,全國各地的慶祝活動內容與祭拜儀式也各不相同,呈現出豐富多彩的民俗特色。

相傳她們是未成年男女的守護神,多數地區使用單張象徵的圖示,而台中海線則用具強烈地域色彩的「七娘亭」祭拜,紙紮的小亭子象徵七位仙女住處,裡面還有一個小紙包,包著象徵胭脂的一小塊粉餅,以及代表化妝棉的一片小泡棉,呈現「敬神如神在」的精神。

七夕

兒童的保護神

相傳七娘娘是天帝的第七掌珠,尊稱七娘媽,神號為:七星娘娘,七娘媽是兒童的保護神,特別是女孩子。嬰兒出生滿週歲時路即由母親抱到寺廟去祈願,並用硬幣,鎖牌,銀牌,串上紅絨線為秦,繫在頸上,自到滿十六歲時,才在那年的七月初七拿下。

相傳牛郎是以牧牛砍柴過生活,他無意間闖進了一處林野當中,發現七個美女在溫泉中沐浴。牛郎對其中最年輕的少女目不轉睛,身旁的老牛竟然開口說:「她們是天上的七仙女,而第七個叫織女與你有緣,你拿走她的衣裳就是你的妻子了」。牛郎拿了衣裳向織女求婚,自此織女便留在人間,和牛郎過著幸福的日子,還生下一雙兒女。

玉帝得知此事,派天兵將織女帶回天上。傷心的牛郎用扁擔擔著一對子女,到天界去找織女,一家人被銀河相隔兩地而傷心流淚,玉帝感動後恩準一家人每年七夕在喜鵲搭成的鵲橋上相會一次。傷心的織女不捨和子女分開,她的六個姐姐亦感同深受,因此七仙女就變成了孩童的守護神,一起守護著民間的所有兒童,普民稱呼她們為「七星娘娘」,也就是「七娘媽」。牛郎與織女浪漫的愛情故事,也感動現代年輕人,成為中國人的「情人節」,情人互贈卡片禮物,賦予傳統新意。

農曆七月七日是牛郎與織女相會的好日子,這天是未婚男女祈求牛郎織女保佑找到如意對象及嫁娶順利,已婚少婦祈求早生貴子及保佑小孩乖巧聰明,中年婦女則祈求闔家平安,還有為十六歲的男女舉辦「成人禮」。是日傍晚時,婦女及女孩子們擺設香案和各式祭品拜七星娘娘。

祭拜儀式因俗而異,中部以湯圓、茶、酒、花與脂粉化妝品等等,北部則煮雞酒、米糕、油飯、圓仔花、雞冠花及脂粉化妝品,還有五子(桂圓、紅棗、瓜果、花生、瓜子)和一盆清水。

七夕 1

祭拜後,把獻給織女的花及分成兩半的脂粉,投向屋頂獻給織女,一半自己梳粧美容,相傳與織女共用脂粉,可使自己更美麗,用清水洗臉可保佑不生痱子與痘痘。而五子寓求生育之意,婦女們並吃茶食瓜果,玩「乞巧」遊戲,是以針線穿過針,誰先穿滿七隻針,就表示向織女求得巧手,在婦女普遍使用女紅的時代,可說是一項蠻實用的娛樂活動。

希望藉由分享文字的方式開啟一點點改變的開關。

想透過專業命理對話諮詢(論命)並學習自我覺察與理解自己慣性,期望達到內在穩定的朋友,可 與我聯絡 安排 專業命理對話諮詢(論命),或更進一步的 深度核心對話諮詢


Cheers
張楊

不只解決今天的問題,更著眼於未來的相處。重新認識定位自己,面對在乎的人更輕鬆的溝通。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