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專業命理對話諮詢(論命)或深度核心對話諮詢時使用的命盤,有幾點多數人還是會想了解的基本解讀
- 工作
- 感情
- 家庭
- 特別注意事項
除了這之外,最實用、重要,不過也是最費心的往往是如何透過命盤了解自己,再來就是了解與自己溝通(涵蓋自我覺察與內在安頓)、與身邊在意的人溝通。
儘管整個命盤星性是交錯縱橫的立體圖。
簡單舉例說:有顆星容易「猜忌、預設立場」。
假設出現在「命宮」:容易對任何事表現出「猜忌、預設立場」
假設出現在「兄弟」:兄弟之間相處容易對任何事表現出「猜忌、預設立場」
假設出現在「夫妻」:夫妻之間相處容易對任何事表現出「猜忌、預設立場」
假設出現在「父母」「田宅」:家人之間相處容易對任何事表現出「猜忌、預設立場」
「猜忌」「預設立場」這兩個詞或許比較難理解,因為生活對話有時就是太過於生活,而無法認清。
A:「你為什麼要買這個?」
B:「本來就有了啊」
A:「是嗎?」
A 說的那句話「你為什麼要買這個?」基礎的拆解就是容易造成對方不舒服的一句話,或許 A 可能沒有那個意思。但是,「為什麼」就是容易發生感覺到「猜忌」「預設立場」的地方。
倘若 B 心情好,或許沒事。B 如果當下心情不好,狀況衝突也許就來了。其實這樣的衝突都是可以避免的。
「你為什麼要買這個?」身為接收方 B 聽起來有可能閃過「我為什麼不能買」的念頭。
聽到答案之後的 A 回了那句「是嗎?」也是容易發生感覺到「猜忌」「預設立場」的地方。
溝通中找到問題的關鍵核心,才能找到應對與改善的方式。
而不是在每次的不歡而散後只能抱怨對方不好溝通或自責….
很多人知道要「溝通」;但,也很多人不會「溝通」。無論對他人或對自己。
A:「要如何促進與人之間的和諧?」
B:「要溝通」
A:「我知道要溝通,但是怎樣溝通呢?」
B:「促進與人之間的和諧是我們的目標,所以要溝通」
A:「有沒有什麼具體的方法?」
B:「大家要溝通」
A 翻白眼…
試著跟身邊的人說:「我想跟你溝通一下」。觀察看看對方會怎麼反應。尤其是跟晚輩這樣說的時候….
因為這樣狀態下,很多時候只是想要對方聽話照著作,並不見得真的想溝通。
常聽到「不教不行」,沒錯「要教」。但怎麼教?不能只告訴「目標」(專心、情緒穩定、放下)而不給「方法」。
說教與責備並不是「方法」,而是在「應對」對方的狀態。只會在對方的認知裡形成更大的防衛,因為說的這些對方都懂,只是不知道「方法」不知道「怎麼做」。
這樣的狀態正是越努力越挫折的呈現。越努力跟孩子溝通,要求孩子專心。孩子和當事人雙方都越來越挫折…越努力希望另一半情緒穩定,另一半和自己關係越來越緊繃,彼此壓抑成為不定時的未爆彈。
很多人把說服,誤以為「溝通」。
很多人把要求,誤以為「溝通」。
很多人把指責,誤以為「溝通」。
很多人把脅迫,誤以為「溝通」。
很多人把講道理,誤以為「溝通」。
很多人把利益交換,誤以為「溝通」。
因為很多人從小幾乎就是這樣「被溝通」,所以認為這就是「溝通」。
或是不願承認自己是在「說服」「要求」「指責」「脅迫」「講道理」「利益交換」。
曾在現實生活中時常聽到的對話,匪夷所思。
A:「心情不好怎麼辦?」
B:「不要想那麼多」
A:「怎麼做到不要想那麼多?」
B:「要放下」
A:「要怎樣放下?」
B:「不要去想」
A:「要怎樣不去想?」
B:「要學會放下」
A:「要怎樣學會放下?」
B:「要轉念」
A:「要怎樣學會轉念?」
B:「不要去想」
A:「要怎樣不去想?」
B:「要學會放下」
這是很標準的,B 可能自己也不懂得如何與自己溝通、不懂如何放下。因此產生這樣的鬼打牆。
B 也許最後又回到了:「不要去想」這也是很標準的,B 可能自己也不懂得如何與自己溝通。因為這樣是對情緒做出了逃避的應對。
誤把目標當方法,聽起來好像有道理,實際上只是空談、勸世、心靈雞湯。仔細想想很容易發現邏輯瑕疵。
雖然也有蠻多 A 會覺得:「對耶!不要去想,要放下。聽起來好有道理」但,實際上什麼都沒得到、沒有任何實質啟發。
專業命理對話諮詢(論命)或深度核心對話諮詢時面對在關係中很努力溝通而感受挫折的一方,蠻常問的一句話是「你是真的想溝通,還是要說服對方照著你的方法做」,另一句是「在意的是彼此的關係,還是對方聽不聽你的話?」
溝通,可以很簡單;但不是那麼容易!試著找出關鍵的核心,才是需要面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