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

「我跟你講,跟我孩子溝通很多次,他都聽不懂」

Photo by Basil James on Unsplash

這句話,對我而言有不少好奇的地方:

  • 你是想溝通?還是想說服?
  • 你是否帶著很大的期待和目的?因為希望對方聽得懂?
  • 很多次是指:重複使用同樣的應對姿態?語氣?內容?
  • 很多次是幾次?
  • 聽不懂是指:這件事真的他需要懂?又或者他懂只是沒照著你的方式做?甚至只是單純你希望他懂?
  • 這件事是真的跟誰有關係?
  • 這件事是誰需要負起責任?
  • 如果他聽不懂,對他會有什麼影響?對你會有什麼影響?
  • 當他聽不懂的時候,你是怎麼看待他?
  • 當他聽不懂的時候,你是怎麼看待自己?
  • 當他聽不懂的時候,你有什麼感覺?
  • 當他聽不懂的時候,你做了什麼?
  • 當他聽不懂的之後,你的做法你喜歡嗎?

繼續往下列,至少可以列出五十個關於這一句話延伸產生的好奇提問。

這部份在一對一工作時,會延伸涉及到「主觀詮釋」如何轉換成「客觀事實」的提問。

因此,在任何情況下新進人員的任何行為,對我來說可以很自然產生好多可以互動對話的地方。


Sadhguru:「有意識的回應是自由。」

當可以有意識的回應,是自由的。雙方不會受到關係角色的綑綁,單純回歸到「人」的層面去好奇、探索與核對。

有些人聽見「自由」會有無限上綱的情況,其實也代表了當事人內在受到的束縛,而誤解了「自由」。

實際上是在生活中確實有很多因為角色責任需要承擔或受到限制的情況,所謂的自由並不是放任恣意的放飛。

把範圍限縮到最小,我們可以為自己做的任何決定,都屬於自由。

「有意識的回應」就是最大的自由。

光是「回應」都受到過去成長歷程的侷限或經驗的框架,何來自由。

當感受到侷限,能解開束縛的只有回歸到自己在每一個此時此刻都能「有意識」的回應。

希望藉由分享文字的方式開啟一點點改變的開關。

想透過專業命理對話諮詢(論命)並學習自我覺察與理解自己慣性,期望達到內在穩定的朋友,可 與我聯絡 安排 專業命理對話諮詢(論命),或更進一步的 深度核心對話諮詢


Be Happy
張楊

不只解決今天的問題,更著眼於未來的相處。重新認識定位自己,面對在乎的人更輕鬆的溝通。

延伸閱讀:

關於手工印章的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