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

前些年,一對熟識的夫妻朋友因面臨長輩失智,來找我晤談。對話一段時間後,發現在這段親情之間夾雜著好多過去未滿足的期待和未完成的遺憾。

友人泛著淚提到,彼此過去一直都不善於表達,所以好糾結。雖然成長的歷程,充斥著不公平的對待。

我:「很多關係,因為不懂的表達,在這情況下,特別充滿了失落。」

友人點點頭。

我:「多久回去看一次」友人:「兩星期」

我:「完全不認得了?」友人:「恩」

我:「你願意試試在這情況下,為自己做些什麼嗎?」

友人點點頭。

我:「試試看,回去的時候,牽著她的手」友人面露尷尬笑容!

我:「很不習慣吧?」友人哈哈笑。

我:「想試試嗎?她不認得你了,你願意鬆開『母女』的框架,為你在這階段做些什麼?」

友人:「願意」

我:「每次見面跟她說:『媽,我是XX,我來看你了!看到你,我很開心。你開心嗎?』這樣就好」

友人臉上的淚更是明顯,接著說:「這樣就好?」

我:「對!這樣就好。接著看你要去跟你爸聊天還是什麼都可以」

我:「這句話,很簡短,可是是很完整的表達。『媽,我是XX,我來看你了!』這是事實。『看到你,我很開心』這是你感受的表達。『你開心嗎?』關心對方。同時間考慮到『事件』『我』『你』」

友人點點頭。

接著也跟友人說:「有句話,也許還早,不用急著去想;但,用心去感受一下」

「您是否了解,有一天必須放下這個人,而這一天也許很快就會到來?您還需要多少時間才能準備好放下他呢?當你放下他的時候,你會變得更少嗎?這樣的損失會縮減你的本質嗎?」

「如果,這段時間能夠學會好好的完整表達,或許可以慢慢稀釋掉這些來自未滿足的期待和未完成的遺憾的內心失落」

友人:「還有內心失落?」

我笑著跟對方說:「或許,跟孩子之間的關係也會改善」


在還來得及的時候,好好說話。來不及的時候,更需要用心說。

認識自己(不善於表達)和認識自己發生的事(長輩失智),這是兩件事。

必須要真的認識自己的本質,不然問題的核心「不善於表達」導致「未滿足的期待」與「失落」很容易在不同的關係間持續存有著。


Cheers
張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