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事件

某日新進人員有些情緒,他的餐碗裡剩下大約一口的板條。

新:「這裡面怎麼會有芹菜的味道,我不喜歡芹菜的味道」

我看著新進人員,說:「嗯嗯,這樣啊!你不喜歡芹菜的味道?」新進人員點點頭

我:「我知道了。你把嘴裡的吞下去,剩下的這一口吃完就好」

然後….

他愉悅的吃完。


想想,一個孩子都已經吃到剩一口,才在唉唉叫。可能會怎麼應對?

「阿都吃到剩一口了才在說」「剛開始吃不說,現在才在說」
「哪裡有,都幫你挑掉了」「你知道有多少孩子沒東西吃嗎?」

在種種情緒衝擊下,對話的各種回應,坦白說真的蠻複雜的。要考慮用字、考慮對方、照顧自己、整體事件還有語氣姿態,所以沒有單純「對事不對人」這回事,因為全部都是串連在一起的。

而,「對事不對人」的前提,關鍵的往往是聽到這件事的當下,人是否能穩穩的站著,也就是內在穩定。
內在安定才能單純地聽見而不做任何評斷的陳述,目的在於減少立場的「對立和堆疊」。


有次新進人員吃飽飯,我洗著碗和坐在餐椅上的新進人員閒聊。

新進人員的餐碗一時不小心滑落,掉在碗槽裡發出很大的聲響。
新進人員焦急地說:「阿爸!你如果把我的餐碗弄壞了,你需要買一個賠給我!」

我看著他輕輕的說:「嗯嗯!這時候並不是說這些的時候,這時候我需要你說:『阿爸!你有受傷嗎?』這樣我心裡會比較舒服一些」新進人員點點頭。

接著我說:

「就像學校同學跌倒了很難過哭泣,你會問問他:『有沒有受傷』」

「就像你從小跌倒難過哭泣或任何狀況,我第一句話一定都會跟你說:『有沒有受傷』接著會問『有沒有嚇一跳』」

新進人員面帶微笑很甜地說:「你現在也是這樣啊」

我:「恩!因為我愛你」


回到事件的當下,當孩子說出「你需要買一個賠給我!」的時候,有沒有可能回:「這本來就都我買的!」或是「你說這什麼話!有本事你自己去買」或是「我幫你洗碗耶!不然以後都給你自己洗」

不論怎麼回應,無關是非對錯。只是我比較在乎的是:怎樣的回應才不會讓關係緊繃,且又能讓對方理解可以怎麼做或怎麼說更妥當。

當然在整個對話過程中,我沒對新進人員說出口的是:「我希望你學會同理。我希望你學會清楚表達立場的同時,又不會讓別人覺得被指責。」

而這些話是屬於「認知」的部分,說出來就變說教變成道德勸說,而認知的部分很難無法用言語陳述,只能讓新進人員在生活中慢慢的體會。

關於工房的命名解說,過程中會針對孩子的特質,提供溝通互動的提醒。關係是互相的!學習如何當個理解孩子的父母,未來孩子也容易學會理解父母!

希望藉由分享文字的方式開啟一點點改變的開關。

想透過專業命理對話諮詢(論命)並學習自我覺察與理解自己慣性,期望達到內在穩定的朋友,可 與我聯絡 安排 專業命理對話諮詢(論命),或更進一步的 深度核心對話諮詢


Cheers
張楊

不只解決今天的問題,更著眼於未來的相處。重新認識定位自己,面對在乎的人更輕鬆的溝通。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