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發訊息跟我討論事情一個段落後,提到「孩子義無反顧,我也支持;但,我犧牲真的好大(混亂)」
看到的第一時間,是感到心疼。
不過因為知道對方當下狀態手邊有不少事要處理,便沒深入多聊,其實也有點怕不小心擾動了友人情緒。
簡單回了:「孩子義無反顧,我也支持;但,我犧牲真的好大(混亂)….『但』後面加的往往是更在意重要的……..」
因為,這就像:「你很聰明 但 有點懶」重點是懶,而不是稱讚對方聰明。
當感覺到自己是犧牲混亂時,有什麼感受?
孩子的義無反顧,我也支持。是來自於什麼「觀點」?
孩子的義無反顧,我也支持。是否有「期待」,無論對孩子或自己?
當感覺到自己是犧牲混亂時,做了什麼應對?
這樣的應對,自己覺得 ok 嗎?
當感覺到自己是犧牲混亂時,會期待被看見嗎?
怎麼看待一個願意為孩子的義無反顧而犧牲的自己?
過去在做任何選擇時,有類似的經驗?那時候發生了什麼?
過去是如何照顧自己,當感覺到自己是犧牲混亂時?
以前時否有曾經類似的感受?那時做了什麼決定?
一時間腦海閃過好多問題;但,無論如何還是希望你們也能好好照顧自己。
因為只有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在乎的人。
支持和犧牲,是可以並存。孩子的義無反顧,有你的支持,那麼誰來照顧你犧牲背後的感受?這是我單純對好友的心疼。
儘管,我是知道這些情緒感受只有自己能照顧。這就是屬於「內在安頓」的範疇。
也屬於「責任釐清」。因為我們只能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任。
回的那句話:「孩子義無反顧,我也支持;但,我犧牲真的好大(混亂)….『但』後面加的往往是更在意重要的……..」用意在於帶到「自我覺察」。
因為無意識的文字,投射出我們自己的內在狀態。而,有意識的重新看見自己的文字,期望有機會多一層認識與覺知。
在個人頁面上有其他朋友問到:
犧牲若沒有換回等同的,如:期待。那會怎樣呢?會不會就失衡了?
同時也提到《受害者情結》特徵:病態的悲苦角色
我的完整回覆:
當期待沒有被滿足,則需要處理未滿足的期待。
因期待未被滿足,影響了對自我的認可,會失衡。如果不因此影響,就沒有失衡的問題的。
犧牲未必有期望換回等同的?如果有,則需探討哪些期待不切合實際?哪些是切合實際?
同時,是否有一個觀點是:犧牲需要有換回的東西?
可以(對他人有所)期待,但每個人也都該擁有拒絕這份期待的權利。因此需允許自己的期待落空,並學著接納失落。
若無法接納,就容易陷入「情緒事件」而不是在「情緒」停留。
在犧牲的狀態下,「拯救者」、「受害者」、「迫害者」會進入這三種角色的循環中。這三者的背後很容易帶著「我是不重要的」觀點,形成這觀點的歷程,來自於過往的生命經驗;但,不代表我們需要被這些規條侷限住。
時時刻刻的自我覺察,有助於內在安定。當內在安定之後,隨時可以跳脫這角色循環的狀態。
—
分享文字,希望開啟一點點改變的開關。
想透過專業命理對話諮詢(論命)並學習自我覺察與理解自己慣性,期望達到內在穩定的朋友,可 與我聯絡 安排 專業命理對話諮詢(論命),或更進一步的 深度核心對話諮詢。
—
Cheers
張楊
藉由 個人命盤 的解析,不只解決今天的問題,更著眼於未來的相處。重新認識定位自己,面對在乎的人更輕鬆的溝通。
延伸閱讀:
關於手工印章的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