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面向的提問

先前的一篇文章 支持 裡面帶到的兩個提問

  • 「孩子的義無反顧,我也支持。是否有期待,無論對孩子或自己?」
  • 「當感覺到自己是犧牲混亂時,會期待被看見嗎?」

這分別的兩個期待,在提問脈絡是截然不同。因為要釐清的內在狀態是不同面向;但,用意都是協助內在安頓。


第一句的期待是對「孩子的義無反顧,我也支持」,落在期待層次。

「我也支持」是否帶著期待?無論對自己或孩子。

我們任何人都可以對他人有所期待,但每個人也都該擁有拒絕這份期待的權利。因此需允許自己的期待落空,並學著接納失落。

這是孩子的義無反顧,我對「我也支持」的期待是「愛」還是「礙」?
孩子接收到的是「愛」還是「礙」?
孩子是否會因為滿足我們的期待而偏離了當時的義無反顧?
孩子是否能拒絕這份支持?
我是否能夠接納孩子的拒絕?

就像在靜心練習中,如果帶著「要讓心靜下來」的期待,反而更難把心靜下來。

「靜心」的原意,是要讓我們內心反樸歸真,讓我們在當下用最真摯、單純的眼光,來看待內在所發生的一切,而不做任何評論、分析與解釋的練習。

若對於我支持孩子義無反顧的期待是如此,可以用最真摯、單純的眼光,來看待所發生的一切,單純的愛著孩子,是「愛」。

一個孩子獲得了好表現,周圍的大人卻不段告誡:「這次還行,下次要更努力喔!」「表現好不代表可以鬆懈,要維持這好成績喔!」

這樣的孩子會感受到來自他人的期待,彷彿自己只有好的成績才是被允許的。而不是為了自己對這件事的熱忱,為了當時的義無反顧。

若期待是如此,是「礙」。


第二句期待,針對自己的犧牲是否期待「被看見」,落在渴望層次。屬於探索過往對於自我內在渴望的歷程提問。渴望,包含了被愛、被接納、被認可、有意義的。

若期待能夠因你的付出而體會到你的重要,肯定你的價值⋯那無疑是把自己推向綁架者的牢籠,受其禁錮和支配,還錯亂的責怪自己沒有令對方滿意和喜歡。這時的自我價值感就會越來越低落。也就是會越來越混亂,會覺得自己是沒有價值的….

能力很強卻自我價值感低落的人,往往是知道自己有某些資源可以幫助別人,卻沒有用來認同自己。

因此你需要放下什麼,才能真正接納和愛你自己?

分享文字,希望開啟一點點改變的開關。

想透過專業命理對話諮詢(論命)並學習自我覺察與理解自己慣性,期望達到內在穩定的朋友,可 與我聯絡 安排 專業命理對話諮詢(論命),或更進一步的 深度核心對話諮詢


Cheers
張楊

藉由 個人命盤 的解析不只解決今天的問題,更著眼於未來的相處。重新認識定位自己,面對在乎的人更輕鬆的溝通。

延伸閱讀: